本網訊(文/圖 邊輯)12月12日,我校校長云國宏在盛樂校區(qū)會見了前來我校訪問交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朝戈金,美國民俗學會前任會長比爾?艾偉,美國民俗學會執(zhí)行會長提姆?羅伊德,美國民俗學會中方聯(lián)絡人陳熙女士等一行組成的中美民俗學訪問團。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云國宏校長向訪問團介紹了我校的學科結構和學科特色,著重就民俗學學科的發(fā)展情況向與會人員進行了詳細介紹。
會上,雙方圍繞中美民俗學暑期培訓等有關事宜進行了商討,雙方擬定在適當時間在我校舉辦首期中美民俗學暑期培訓學校。
我校副校長照日格圖、張海峰,黨委委員布仁吉日嘎拉及部分職能部門、學院的有關負責同志,民俗學學科教師代表等會見時在座。
我校民俗學學科已有二十多年的發(fā)展歷程,從二十世紀70年代末,學科奠基人哈?丹碧扎拉桑教授對《蒙古風俗鑒》進行系統(tǒng)研究以來,使沉睡了半個多世紀的蒙古民俗研究再現(xiàn)生機。1982年開始,著名蒙古學家巴雅爾教授、著名學者納?賽西雅拉圖教授在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碩士學位點招收民間文學方向的碩士學位研究生,1994年,扎格爾教授率先在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碩士學位點招收民俗學方向的碩士學位研究生,為獨立設立民俗學碩士學位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扎格爾教授和敖其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整合當時蒙古語言文學系和蒙古語言文學研究所的相關專家申報民俗學碩士學位點,于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1999年開始正式招生。民俗學學科是我校重點優(yōu)先發(fā)展的特色學科,2004年被評為自治區(qū)重點學科。2003年,我校以民俗學學科為依托成立了社會學民俗學系,2006年在原有基礎上,成立社會學民俗學學院。2008年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在我校設立了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內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為民俗學研究與人才培養(yǎng)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天地。

| 
|
云校長(右)向提姆?羅伊德贈送我校師生作品
| 云校長(右)向朝戈金贈送我校師生作品
|

| 
|
訪問團一行參觀我校雕塑藝術研究院
| 訪問團成員與正在產品研發(fā)的工作人員交流
|

座談會現(xiàn)場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