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地理科學學院包玉海教授團隊在環境科學領域國際頂尖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發表學術論文,題目為“Threshold-determined ecological risk early warning models are effective tools for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guiding”(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4.142630),論文第一作者為我校博士研究生宋紫銘,其導師為我校特聘博導東北師范大學張繼權教授,通訊作者為包玉龍副教授。
吉林西部作為中國北方生態脆弱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保障東北地區商品糧生產的主要任務。然而,隨著重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該地區生態系統的失衡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明確吉林西部面臨的生態風險,并采取有效措施來應對潛在威脅。
研究團隊通過整合景觀生態風險評價和區域生態風險評價,構建了一個綜合生態風險評價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利用約束線法和彈性分析法,確定了自然和人為驅動因素對 CERA 的響應閾值,進而構建了生態風險預警模型。最終,通過驗證綜合生態風險評價模型和生態風險預警模型的有效性,進一步證實了研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結果表明,吉林西部的生態風險預警級別較高,其中Ⅳ級預警和Ⅴ級預警分別占總面積的 44.69%(22791 km2)和 23.8%(12184 km2)。在潛在空間中,V 級預警所占比例最高(51%),特別是通榆和鎮賚的 V 級預警超過 50%,需要未來重點關注。該研究不僅闡明了多種因素與綜合生態風險之間的關鍵閾值,還成功構建了生態風險預警模型,該模型能夠直接解釋高預警背后的原因,為廣域生態管理和生態系統恢復提供了重要的決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