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我校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科研團隊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相繼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
包永勝教授團隊一直致力于均相/多相過渡金屬催化有機液相反應方法學研究。近期,通過一種螯合輔助與自由基氧基化聯合策略,實現了酰胺C-C鍵的化學專一性斷裂,在室溫下合成了多種尿素衍生物和氨基甲酸酯類化合物。反應以醋酸銅為催化劑,空氣中的氧氣為氧化劑,該方法適用于各種芳基乙酰胺與伯胺、仲胺、芳香胺和醇類的結合,實現了溫和條件下利用過渡金屬催化的方法來合成尿素類化合物,增加了合成產率及底物普適性。其研究成果“From amides to urea derivatives or carbamates with chemospecific C-C bond cleavage at room temperature”在化學領域TOP期刊《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上發表。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9/D1QO01922H

愛軍教授團隊一直致力于特殊結構DNA設計分析及應用方面的研究。近期,通過指數富集的配體系統進化技術(SELEX)篩選出了AS1411,制備了以水溶性AS1411 G-四鏈體為模板的近紅外熒光銀納米團簇能負載光敏劑(原卟啉),實現了對癌細胞的熒光探針原卟啉細胞成像、光治療和近紅外光熱治療的協同作用,對癌癥診斷和治療方面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其研究成果“Progress in cancer drug delivery based on AS1411 oriented nanomaterials”在納米醫藥領域Top期刊《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發表。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186/s12951-022-01240-z


圖文:科技處(社科處)